大家好!关于大红袍的采摘时间和品种,这是许多茶友关心的问题。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大红袍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生长特点、采摘工艺、品种分类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红袍李子。大红袍李子树可以自花授粉,但其自花授粉率较低,通常需要借助蜜蜂等昆虫来完成授粉。在李子树开花前,应追施一次促花肥,并在花期梳理密集花和弱花。大红袍李子一般在5月初开始结果,成熟期在每年的8月中旬,生长周期大约105天,上市时间在8月底,属于中熟型李子品种。在果期,需要进行疏花疏果处理,剪除一些影响果实生长的枝条,并追施磷钾肥,以帮助果实增大。
让我们回顾一下关于大红袍的历史。据传,明朝初年,有一位姓胡的诗人夜宿天心寺,品饮了“大红袍”茶,并为之作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夜宿天心寺时,彻夜品饮“大红袍”的情形。由此可见,在明朝初年,天心寺的茶就已经冠上了“大红袍”之名。据说明朝初年,有一位举子赶考路过武夷山,中暑昏厥,后被天心寺僧人所救。举子病愈后高中状元,为了报恩,他回天心寺以红袍披盖茶树,从此“大红袍”故事流传开来。靖难之变后,朱棣为追杀建文帝,派胡潆遍访寺院宫观,胡潆到武夷山时入驻天心寺,爱喝茶的胡潆听了“大红袍”的故事,便请旨敕封,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并正式册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
为什么大红袍母树不让采摘呢?大红袍母树的价值极高,但采摘难度大,需要爬山等危险操作。大红袍母树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采摘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这种药材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使用的,市场需求较小,也是不易采摘的原因之一。一些采购大红袍的商家,有时也会寻找人工栽培的大红袍,以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保障大红袍母树的原貌。
关于大红袍的采摘,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醇厚滋味关系极大。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夏秋开花,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大红袍茶叶最突出的特征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品饮武夷山大红袍,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其韵味。
真正的武夷山大红袍母树仅6株,生长于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余都是无性繁殖而来。大红袍每年基本上采3次,即春茶、夏茶、秋茶(俗称“三春”)。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生育均臻完熟,形成驻芽后采1芽3~4叶,对夹叶也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
关于本次大红袍什么时候采和武夷岩茶大红袍有几种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篇文章能解决您的问题,让您对大红袍有更深入的了解。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大红袍与马肉:探索武夷山肉桂的独特风味与故事
2025-08-14 01:15:46大红袍与永川秀芽:探寻茶叶的口感与健康益处
2025-07-25 00:25:08大红袍冲泡技巧与男性性功能益处解析
2025-06-09 08:48:15大红袍茶叶价格解析与品质对比
2025-05-29 22:37:19饮用武夷岩茶的功能主要包括,茶的形成发展的阶段不包括哪一项
2025-05-26 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