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茶梗的功效与作用(长梗茶的功效与作用)

岩茶茶梗的功效与作用(长梗茶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纽澜乌龙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5-10 20:13:26 / 阅读数量: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岩茶茶梗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长梗茶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茶叶叶底鉴别的六个方面

六大茶类里,绿茶是不发酵茶,绿叶清汤,叶底颜色也以嫩绿为主。

若在绿茶叶底里发现红斑或者黑褐焦点,显然是工艺有问题。

那些焦黑碎屑,多数来源自炒青绿茶杀青不当。

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将茶炒焦所致。

红茶的叶底颜色以古铜色为主,颜色红匀。

色泽红且偏深,稍微带点青褐色。

和其它茶相比,红茶发酵程度偏高。

若是发现某款红茶的叶底,有红有绿,颜色深浅不一致。

色系驳杂,带有明显青条,多半是发酵不足或发酵不均匀导致。

(有机牡丹王的叶底,颜色匀称)

至于白茶的叶底,得结合具体茶类来分析。

白牡丹,芽白叶绿,泡开的叶底里,芽头底色也是以绿为主。

春寿眉,整体是深浅不一的绿色。

秋寿眉,叶片上绿色占据大多数,但也有分布砖红、郝色、土黄等。

若是老白茶,随着年份递增,叶底色系不会彻底颠覆,只不过颜色深浅略有不同罢了。

二、茶梗柔软,没有麻梗、剥皮梗。

茶叶里该不该保留茶梗?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连梗带叶一齐采摘的白茶寿眉,经萎凋、干燥后,成品茶里保留茶梗,再常见不过。

对武夷岩茶(属乌龙茶)来说,岩茶虽说是“开面采”,茶青采摘时也是连梗采下。

但岩茶加工工艺复杂,初制结束后,还要专门剔除茶梗与老叶,再进行焙火。

因此但凡在岩茶叶底发现茶梗,都是挑拣不精、工艺粗糙的表现。

红茶该不该保留茶梗,得看具体情况。若是金骏眉,只取芽头为原料,何谈茶梗?

另外,即便是“有梗”的茶,对茶梗的要求也不能放松。

岩茶茶梗的功效与作用(长梗茶的功效与作用)

泡开的叶底里,茶梗是身段柔软的。

不能像是牙签那样,捏着偏硬,没有半点弹性。

按照《茶叶审评术语》描述,还得另外留意这两类特殊情况。

指陈年老梗、粗老梗,偏麻白色。

这样的粗老茶梗,一早就脱离适采范围。若是成品茶内保留过多老茶梗,会导致茶汤滋味偏薄,带粗老味,不耐泡,质量不高。

个别红茶、岩茶里若发现大量剥了皮的茶梗,证明它在加工时,揉捻不当,用力过猛,是典型制茶败笔。

(假冒金骏眉的叶底,僵硬、无弹性)

早些年在上海的茶博会上,见过一泡古怪的熟普。

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盖碗后,先打开往里瞅了瞅叶底。

发现里面是软趴趴的,一点也不鲜活。

见状,对方解释称,这是因为熟普是渥堆茶,渥堆发酵后的茶叶,都是如此。

(假冒金骏眉的叶底,僵硬、无弹性)

叶底软烂,像烂菜叶那样,一捏就稀巴烂。

用审评术语来看,这属于“丝瓜瓤”。

叶片沤烂,留下明显叶脉网络,形似瓜瓤。

这种叶底软烂,没有弹性的茶,慎买!

(2019白露茶叶底,即便是老白茶,也能很快泡开)

之前在试茶时,领教过这样的病火岩茶。

一提到病火茶,估计有的茶友会纳闷,病火属于什么火功,它和足火茶又有什么差别?

足火茶属于正常火功范畴,而病火茶纯属焙过头,将茶焙焦了。

(2019白露茶叶底,即便是老白茶,也能很快泡开)

鉴别病火茶,可从叶底进行分别。

正常的岩茶叶底,不论轻火、中火、足火,干茶条索在经历轮番沸水冲刷后,会慢慢舒展。

而病火茶的条索,颜色炭黑,没有光泽。

哪怕闷再久,冲泡次数再多,叶底里的干茶条索仍旧直挺挺的。

像被大火吞噬过的山林,彻底成了焦条,没有半点活力!

内质充足的好茶,芳香物质积累丰沛。

干茶香、盖香、落水香、挂杯香、以及泡淡后的叶底,无处不香。

冲泡6、7冲,甚至更多次数后,茶味逐渐变淡。

若能闻到清晰的茶香,说明这泡茶的表现可圈可点。

绝大部分品质过得去的茶叶,泡茶出汤后,趁热去闻。

感受到茶香的存在,倒也不稀奇。

难能可贵的是,叶底在彻底凉透后,依旧保留丝丝缕缕冷香。

一泡茶喝完后,撂在桌上半小时、一小时再回来收拾。

当你准备倒掉叶底,清洗茶具时,不妨低头闻一下余香。

好茶哪怕在泡淡的、凉透的叶底里。

冷后的茶香依旧清清爽爽,没有半点杂味怪味!

(有机牡丹王叶底,芽叶大小较为匀称)

比如,岩茶要“开面采”,采茶时不含芽头,连梗采下嫰梢的三叶、四叶为原料。

白茶白毫银针的采摘,却要采特定茶树品种的粗壮芽头,并且芽头不能是光秃秃的,芽身旁带有小叶壳,一旗一枪才是标准。

但同种茶叶之间,有等级高低之分。

虽说同是一芽一叶、二叶,但芽头粗细、叶片宽窄不同,能分出特级白牡丹(牡丹王)、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等差别。

(有机牡丹王叶底,芽叶大小较为匀称)

等级标注清晰,归类鲜明的茶叶,芽叶大小要相对匀称。

像买苹果,分特大果、大果、中果、小果等选项。

如果买了5斤大果回来,开箱后却发现果子个头偏小,名不副实,无疑是太吃亏。

买茶也是如此,当你买了半斤牡丹王后,将茶叶泡开,叶底等级混乱。

芽头偏瘦、叶片太宽,根本达不到要求。

花买牡丹王的高价,结果却买到普通白牡丹,实在是白白多花冤枉钱。

二、泡不烂的茶

1、有些人认为发酵程度越高的茶叶会越耐泡,这不能说是对的。仅从发酵程度上考虑茶叶的耐泡性并不全面,即便是同一类茶,不同品种之间的耐泡程度不一样;相同品种之下,不同品质茶叶的耐泡程度也会不同。茶叶耐泡性,本质上受到叶片老嫩及完整程度、制茶工艺中的揉捻和发酵程度、茶树树龄及生态环境、泡茶时投茶量与注水量比例等因素影响。下面具体说说最耐泡的茶叶排名。

2、各种茶的耐泡性比较,绿茶的耐泡程度往往最差,尤其是明前的高品质龙井,一般2~3泡后味道就会变得很淡,因为它们都是采用最嫩的头采芽儿炒制的,而雨前龙井虽说比明前龙井稍微耐泡,但大抵上也不过3~4泡的样子。绿茶之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会比龙井茶更加耐泡。要说绿茶中最耐泡的茶叶,应该要数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因为这两种绿茶由较大茎叶制作而成。

3、黄茶是绿茶的“近亲”,在制作上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所以其耐泡性也不太好,一般也是4~5泡左右。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是黄茶中久负盛名的品种,其中君山银针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蒙顶黄芽选用圆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霍山黄芽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因此最细嫩的君山银针耐泡程度不如蒙顶黄芽,而蒙顶黄芽的耐泡程度又比不过芽叶更大的霍山黄芽。

4、红茶的耐泡性比绿茶略好,但也算不上耐泡,一般5~6泡后味道也偏淡了。尽管有些红茶采用较大的茎叶制作,但在其制茶过程中,往往采用较强的揉捻和发酵工艺,使得它的叶片较碎,内部结构破坏较为严重,叶汁容易流出,从而大大降低了耐泡性。按加工方法与出品茶形的不同,红茶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正山、外山小种)、工夫红茶(祁门、滇红、宁红、川红工夫)、红碎茶。

5、其中,红碎茶的耐泡程度最差,只能喝上1~2泡;完全选用鲜嫩芽头的金骏眉,一般也只有6~7泡;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的滇红,外形身骨重实,连续10余泡仍沉稳香气;而摘取一芽三叶、干茶条索肥实的正山小种,也可冲泡8~10次。当然,这是先将茶叶品质抛开来谈的。如果是顶级品质的金骏眉,连泡12次口感仍觉饱满甘甜。

6、乌龙茶(青茶)中的岩茶比较耐泡,起码可泡7~10次水以上;铁观音也很耐泡,至少冲个8~10泡基本没有问题,有些铁观音甚至可以冲十几泡,“七泡有余香、十泡亦清香”说的就是(好品质)安溪铁观音茶。在青茶中,要说最耐泡的茶叶是哪一个?恐怕凤凰单枞茶当之无愧。凤凰单枞茶非常耐泡,同样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有些品种(如鸭屎香)10几泡后依然味道十足,冲上20几泡也是正常的。

7、白茶的主要特点是成茶外表披覆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滋昧鲜醇可口。根据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这三大品种不存在哪种茶更耐泡的说法,它们之间一应共通的道理是:品质好的茶才能耐泡。品质足够的白茶,肯定是十分耐泡的,基本上都在10泡左右。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白茶还有新老之分。品饮老白茶,建议先泡后煮,泡了10来冲之后,尚且还能再煮个两三壶。

8、耐泡性最好的茶叶一是青茶类的凤凰单纵,二是黑茶。黑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普洱熟茶,一般可以喝8泡以上15泡以下,品质好一些的能泡到15次以上甚至20多次。普洱茶之所以耐泡,是因为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它给人感觉经久耐泡的缘故。

9、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大多数人却不知,茶梗对茶叶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

10、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11、茶树的树龄和生态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12、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三、适合陶瓷炉煮的茶

适合用陶瓷炉煮早期的普洱茶和红茶。

1.因为陶瓷炉的温度相对比较低,煮出来的茶汤不会发酵的太过剧烈,普洱茶和红茶就比较适合用陶瓷炉煮。

2.如果要煮绿茶或者乌龙茶,由于它们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才能煮得出香味,因此用陶瓷炉煮可能不太合适,可以选择其他的烹茶方式。

四、岩茶发酵多久

1、岩茶需要烘焙全程为2-10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最长的需十几个小时。前1小时左右不加盖,而后可采用半加盖和全加盖等方式烘焙。岩茶传统木炭烘焙法:将一定量的茶叶放置于竹焙笼内烘焙。

2、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历代对岩茶的分类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其中最著名的有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还有普通名枞如瓜子金、金钥匙、半天夭等。武夷岩茶驰名世界,跟武夷名枞分不开。武夷岩茶分武夷极品若干号,水仙、奇种各分特级到四级,另加粗茶、细康、茶梗。

五、武夷岩茶工艺流程

、采摘,采摘新梢芽叶,用手将茶梗轻轻折断即可;

2、萎凋,将茶叶放在竹筛上,移至通风处使其自然萎凋;

3、做青,将茶叶放入容器中,间隔摇晃;

4、炒制,锅中放入鲜茶,小火翻炒;

5、烘焙,将炒好后的茶叶放入焙笼中,火温为100℃左右。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