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中国茶叶流通行业报告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国茶叶产供销的大致状况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茶叶流通行业报告和中国茶叶产供销的大致状况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传统茶市场的特点
1、(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调查发现,有些地方不管该地区是否适合种茶,也大力发展,有的地方竟然将水稻田地也用来发展茶园,不仅改变了用地的性质,同时,也严重影响茶品质。茶工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开始至今,全国共建成规模生产企业2000多家。设备大量进口。由于茶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所以,大量设备不能高效运转,不仅造成设备浪费,而且提高了产品的价格。
2、(2)传统的茶店求多求全,茶批发市场越来越多。在我国,一是茶庄多,二是茶叶批发市场多。茶庄是以自产自销为主,批发市场是以房地产为主。所以,不论批发市场、茶庄如何发展,总摆不脱小农经济的特色。
3、(3)茶产品不断追求外形变化与价格的高端化。一到春天,全国各地不论产区、销区,各类茶评比、拍卖、茶节、论坛、茶文化等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一方面促进了茶叶市场的活跃,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茶经营与茶市场的背离。
4、(4)生产的同质化与流通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生产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茶产区发展,主要是:各级政府用各种方式组织农户大量发展茶园。目前,也有公司直接承办的。在此基础上,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再办一个不大不小的茶市场,开展茶文化节等等。所以,从全国的茶产区看,发展方式与经营模式是一样的。你只要去市场走走,去任何一家茶店总可能买到各式各样的茶产品。经营产品大同小异。经营风格也基本一样。茶庄就是一个全国茶市场的缩影。
5、(5)生产和流通两头竞争,效益低下。由于各地引进的茶树品种基本一样,茶叶外形创新的思路大同小异,茶叶类别也总是那么几种,所以,从市场来看,客户的定位也基本一样。这样就造成了两头竞争的怪现象。
6、(6)“散、乱、小、低”发展的总体态势难以改观。总体来说,茶叶的初级加工是农户完成的。特别是名优茶。由于茶园分布较分散,生产经营处于分散状态。一般的规律是春天生产,春后推销。生产经营的管理及销售还是相对较乱。规模总体比较小。由于规模小,又以生产为主,经济效益普遍较低。
二、中国茶叶出口十强企业排名
1、天福茗茶十大茶业品牌,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
2、山国饮艺十大茶业品牌,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
3、八马茶业十大茶业品牌,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4、天方十大茶业品牌,安徽天方茶业有限公司
5、大益茶业十大茶业品牌,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三、中国前三名茶企
1、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2、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发布了2020中国茶叶行业调查最终结果,2020中国茶业百强企业榜单正式出炉。
3、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4-10排名分别是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四、茶行业有哪些证书
茶行业有许多证书,其中包括国际茶叶品质认证(ISO3720)、中国茶叶品质认证(QS认证)、有机茶认证(USDA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等。这些证书可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安全和可持续性,提供消费者对茶叶的信心和保障。同时,持有这些证书的茶企业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认可。
五、中国茶叶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此外,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六、京华茶业是国营吗
京华茶叶是国营,京华茶叶的质量很好,茶叶生长环境优美,保证了茶叶的优秀品质,京华茶叶比较好喝,有一股淡淡的茶香,特别浓郁。
七、云南茶叶协会何时成立的
1、云南省茶业协会会员遍布全省茶叶行业生产、科研、教育等和企、事业单位的团体和个人,是一个具有较强号召力,人才荟萃、政府放心、企业信赖、茶农喜爱的协会。其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权威性强,并与国内及世界许多茶叶学会、协会、商会,有着密切友好的交往。
2、云南省茶业协会还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的理事单位、副会长单位。云南省茶业协会的前身是云南省茶叶学会,该学会成立于1964年6月。
3、199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云南茶业行业管理,更好的服务于茶业行业,将云南省的茶产业打造成云南“三农”真正的支柱产业。经云南省科协、云南省民政厅同意和批准,云南省茶叶学会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协会,由原来的以学术性为主的社会团体,变为全省行业性的社会团体。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武夷茶之采制工艺详解(如何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2025-07-01 03:41:02中国茶文化发展起源与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背景」
2025-06-28 04:08:05茶叶保管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025-06-23 04:34:29给老师寄茶叶怎么说_送老师茶叶说什么话最合适
2025-06-20 02:17:45都江堰特产茶叶「都江堰哪里买好点的茶叶」
2025-06-19 0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