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大部分茶端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是消费者可以放心的产品。但是,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的茶叶等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相比,我国茶叶生产清洁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茶叶原料、加工和产品清洁化存在一些问题。
1 .茶叶原料清洁生产落后,远远达不到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
清洁制茶是原料清洁的第一步,取决于茶叶种植和茶园栽培管理的水平。鲜茶叶的质量问题往往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总灰分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主要原因可能是:茶园周边环境有污染源,茶园土壤重金属超标;茶园施肥和除虫灌溉不符合相关标准,如水污染超标、化肥施用量过大、农家肥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茶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失衡难以修复、病虫害天敌栖息地不足等;部分茶区农药施用不当,直接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2茶叶加工的洁净度水平参差不齐,普遍滞后于食品加工。
随着生产许可审查制度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的工厂、车间、仓库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清洁度水平大幅提高。但一些茶叶加工企业也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厂房选址不合理,周边环境不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厂房简陋;车间空间狭小,采光不符合要求,通风不畅,生产能源以煤和木柴为主,生产期间经常烟雾弥漫;设备陈旧,腐蚀严重,设备互不兼容,工艺设计不合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清洗配套设施不全;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与茶叶直接接触,导致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茶叶质量难以保证。
3.茶叶产品的储运重包装轻质量,产品清洁度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名茶生产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茶叶终端产品的包装形式。同时,名优茶小包装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过于注重包装的外在形式,不太注重茶叶品质的保存和品质保障,过度包装现象普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产品的二次污染。目前散装茶叶包装没有统一可行的规范和标准,大多以散装或散茶的形式储存和流通,容易导致茶叶吸潮变质和二次污染。目前茶叶包装的标准有GB 23350-2009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和GB 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