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水在手,再来点香茶,那种感觉很特别,大部分苏州人都舍不得放弃。
这几年,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茶馆越来越多,越开越有特色。如果某人的亲戚朋友来了,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主人最时髦的接待方式就是坐在茶馆里。一手拿一壶,轻斟慢饮,漫谈爱情,畅谈沧桑,通过茶香和古歌调节心情。这一切都显示了苏州人生活的精致和舒适。
茶经讲述千年。
每个人都想喝茶,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喝茶的真相。茶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这七样东西里,只有茶曾经有过《茶经》。
苏州山清水秀,气候湿润,茶叶种植条件得天独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区。苏州种茶饮茶始于两晋南北朝。陆羽《茶经》是文献中第一部明确提到苏州产茶的书。
唐朝贞观年间,有“茶圣”之称的鲁豫曾长期居住在虎丘。他开山种茶,对苏州水质和茶叶做了研究和评价。唐代著名诗人魏任苏州刺史时,曾亲自在园中种茶。
宋代以后,苏州开始出现了著名的水月茶、虎丘兀颜姓茶、天池茶和阳山白龙茶。照例下面应该有诗,当然只是一点点缀。其实收藏也是无穷无尽的。古今诗人中谁没有几首脍炙人口的诗?
到明清时期,苏州茶天下第一,碧螺春茶成为“天下第一茶”,驰名中外。饮茶所蕴含的这种文化,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个苏州人的身上。即使在现代,苏州也盛行“孵化茶馆”的说法。
礼城西品茗
“无茶不成礼”是苏州的一句谚语。茶对于招待客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客人不敬茶,主人就会很粗鲁。在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市民们还讲究许多品茶的习俗和礼仪,还有许多树木和森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关于茶的民间绘画。
橄榄茶,又称“元宝茶”。农历正月初一,客人上门拜年。主人把茶放在茶杯里,然后用两颗橄榄混着茶一起冲泡。橄榄形似元宝,寓意元宝进门,庆富贵。客人喝了橄榄茶,得到了幸运,非常开心。
茶会通常在正式婚礼后的第二天早上举行。在新娘婆婆的指导下,拿一个水壶,给客人一一倒茶。借此机会,丈母娘将正式向邻居介绍新娘,同时也包含了请邻居、亲戚朋友以后多关照这对新人的意思。
满月茶,是主人家邀请亲朋好友庆祝新宝宝满月时喝茶的习俗。
早些年,苏州习俗中有“好姑娘不得进茶馆”的规定,所以很少有女性围桌喝茶。但在周庄一带,农村妇女聚在一起喝茶是常有的事,桌上有菜有茶点。除了常见的瓜子炒豆角,还要有主人家腌制的咸菜咸菜一两盘。村里的女人喝一口茶,尝一口咸菜,做做针线活,评论一下家庭伦理,子孙幸福,邻里幸福。因中老年妇女饮茶居多,故名“阿婆茶”。
文人雅士入茶。
明清时期,苏州文坛群星璀璨,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名人。而且,他们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喜爱茶活动和茶创作,都以茶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珍贵的文章、诗词和名画。
明代沈周对品茶情有独钟。曾创作过《火龙烹茶》、《会茗图》等作品。另外还有《会茶篇》和《书茶别论后》的茶书。
文徵明对茶事、茶书、饮茶方式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他写了t
唐音茶作品《龙茶录考》等。这幅画有一首题为“无论一天发生什么,茶碗都会享受自己”的诗。料南窗下,清风满丝。”
仇英《茶录》画,中原山若隐若现。在水边的树荫下,两个人坐着看画,聊天。边上有两个男生,一个在河边打水,一个在煽火泡茶。从画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火堆旁放置的木炭以及男孩不断摇动手中蒲扇扇火的场景。
茶馆嵌在院子里。
苏州文人的品茶环境真让人羡慕!他们经常去那些古老的古典园林,看风景,品精品。是一种觉得这一生值得过的感觉。
在苏州的一个古园里,我循着琵琶和三弦的声音,来到小中庭旁边的茶馆。一壶碧螺春,几口清丽的评弹,我们一起陷入了对古苏州的情怀。而窗外,盛夏的蝉在鸣叫。
苏州古典园林的茶室总是位于风景最好的地方,一般都是砖木结构,落地门窗,方砖地面,光线充足。室内布置极为精致,方桌、扶手椅、茶几都是中式家具。四壁满是书画,花香四溢。在茶室小憩,品茶,从窗口望出去。可以将园林风光尽收眼底,心中会有诗情画意。
茶是文化,喝茶的地方也是文化。喝茶的人更有文化。在园中饮茶赏景,最能满足人与自然的合一,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
茶馆充满了古今风情。
时光回到苏州的老茶馆,它是社会的缩影,是普通文化的窗口,受到达官贵人、诗人、知识分子、乡绅、商人和农民的光顾。
在旧社会,苏州城有数百家茶馆。据记载,临潼路自北向南有富春楼、龙泉、湖中天、新苑、群贤居、童遇春、五龙苑、九如、顺兴园、金阁、弘毅亭。
前面有雅居园,三万常,雨露春。东边有云路亭、王瑞玉、茂源。西边有彭颖和蔡赟大楼。有桂芳阁,有肖如意,还有人聚在巷子里听。北方局有庆丰岳明大厦和怡和花园。虎龙街上有哨子云深处和聚源。
东西城有德贤楼、中和楼、梅园、大观楼、鸿春。皮市街还有龙场、启源、同春园。
徐门外有怡安、万象春、明园、方舒和怡园。长门外有新苑、大观园、和苑、福安、长安、少云天、龙苑、玉楼春、怡园、南星阁。城门外有春沁园,城内有枫园。楼门外有海湾花园和升平楼。外面有春风大厦和四海大厦。
苏州的茶馆真的是三等九方,风格各异。他们各有对象,各有领域,几乎吸收了苏州不同职业,不同类型的人,所以能长盛不衰。苏州丝织机房的“匠人”以林顿路的鑫源茶馆为“早晚聚会场所”。每次有罢工,他们就整天聚集在这里,声势相当浩大。云亭是苏州历史悠久的著名茶馆之一。来这里喝茶的大多是文人。桂芳阁的茶客大多从事土地交易。在三万昌吃“元宝茶”是商人春节的一件大事,因为三万昌有两个茶会,大米和食用油。孕育了弄堂太平桥的“徐苑深处”来自于这一地区的名人和学者。
茶馆作为人们的聚集地,是最适合调解纠纷的地方。发生纠纷时,较为常见的是当事人约定“喝完茶再和好”,将解决问题的地点移到茶馆,称为“谈茶”。对于茶馆经营者来说,“谈茶”在保证收益方面意义重大。
凌苗挺区品佳茗
茶馆和书店看似双胞胎,但茶馆永远承载着书店。这是传统
苏州的评弹艺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入茶馆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在道光年间,茶馆的中央就搭起了一个高高的平台来吸引评弹艺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茶客。清末民初,评弹成为苏州茶馆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喝茶的人听评弹,纯粹是一种享受。茶馆里除了评弹,还有昆曲、江南丝竹等表演。
走进苏州的茶馆,喝茶的人首先会想到评弹,茶香淡淡,琴弦淡淡,吴语淡淡,你抿一口茶。多少人被那种优雅的风格陶醉了。评弹中的女声演唱,听起来委婉迷人。让人想起以前苏州的大街小巷埋葬了多少碧玉一样的清纯少女,又诞生了多少悲苦的故事。
今天苏州的茶馆不再是旧时代那种狭窄的茶馆了。时间总是会带走很多东西。难得的是,对饮茶的热爱依然留在苏州人的生活中。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