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茶的别称,如同文人的雅号,大多是根据茶的个性特点来命名的。茶都有哪些别称呢?
我们要了解茶的正名。据陆羽《茶经》记载,茶的别称有茶、槚、蔎、茗、荈等,茶”为正名。在唐代之前,茶字一般都写作“荼”,荼字具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只是其中一项。
随着茶叶生产的兴起和饮茶的普及,茶的文字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达茶的意义,民间的书写者将荼字减去一划,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茶”字。
“茗”是唐代后许多诗文中指茶的别称。唐代诗人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与佳人相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茶的高雅品质。另一位诗人皎然在《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描绘了竹里品茗的美好场景。
“清友”是宋代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提到的别称。苏易简认为,茶如清友,可以与人们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唐代诗人姚合在品茶诗中写道:“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将茶与大自然的美景相结合,展现了茶的高洁品质。
“不夜侯”是人们对茶的拟人戏称。因为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饮后往往使人夜不能眠。胡峤在《饮茶》中写道:“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将茶比喻为可以破除睡眠的“不夜侯”。
“清风使”是五代十国时,有人将茶称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将茶与清风联系在一起,寓意茶具有涤荡心灵、使人清新的作用。
“龙芽凤草”是宋代诗人吴潜在《遏金门和韵赋茶》中对茶的一种赞美。他认为,烹一杯香茗,要经过采、蒸、捣、拍、焙、穿、封等环节,尤其煮汤,更需一丝不苟。茶如龙芽凤草,象征着珍贵和美好。
从以上别称可以看出,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茶与文人可谓挚友,从功效、心情、感悟等多方面去赋予茶名字,足可见茶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详细解读茶粉(你需要知道的茶叶新品种)
2025-06-12 07:21:47优质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你知道吗?
2025-06-02 17:32:20你知道台湾省冻顶乌龙茶的浸泡方法吗,台湾高山冻顶乌龙茶
2025-05-07 08:46:24鸭屎香是什么茶?绿茶还是红茶?你绝对不知道的惊人真相
2025-04-24 15:47:12这些你一定要知道「凤凰单丛茶品种详解」
2025-06-07 1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