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步骤和制作武夷岩茶走水经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步骤以及制作武夷岩茶走水经验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武夷岩茶三大传承人
十七岁从事茶业,在乡镇茶叶站工作过十多年,89年调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为市茶科所副所长。1988年开始,刘峰致力于发掘岩茶历史名丛“金佛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注册了“永乐金佛茶”商标。
1987年从福建农林大茶学系毕业,分配到武夷镇九龙山茶场。说是镇办茶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他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他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97年起,他创办了“岩上茶科所”。
毕业后,刘宝顺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负责武夷名丛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1991年,刘宝顺筹备办起自己的茶厂,创办了幔亭岩茶研究所。
二、武夷岩茶提香烘焙温度和时间
1、温度大约三百度左右,时间大约在五分钟。
2、武夷岩茶提香是加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提香的基本要求就是高温快速,因为提香之前已经把水份基本控制到位。
三、武夷岩茶焙茶工艺技巧
1、初焙:也称毛火、走水焙。采用高温快速烘焙,掌握焙茶温度是关键。
2、复焙: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需要等茶叶冷却后再进行复焙。
3、团包:复焙后,茶叶须团包。将每一叶包成球形,以利茶色均匀。
4、补火:补火需在缸中暗火烘焙,每叶均需以竹筷翻动拨匀,使其受火均匀,同时焙至茶香四溢时取出待凉。
5、以上就是武夷岩茶的焙茶工艺技巧,供您参考。
四、茶叶大红袍冲泡方法
1、清洗茶具,用清水将陶瓷盖碗洗净,接着倒入热水烫洗;
2、投茶润洗,一人饮茶,投放3克大红袍,然后倒入少量的热水润茶,5-10秒后将茶水倒掉;
3、倒水冲泡,沿着盖碗四周环绕注水,水温在95摄氏度以上,等待20秒后即可出汤。
五、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冲泡方法
1、大红袍是半发酵茶,泡大红袍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大红袍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泡大红袍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大红袍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2、用滚烫的开水冲洗茶具,温杯汤壶更有利于发挥茶性。
3、大红袍冲泡方法,大红袍冲泡的注意事项
4、将茶叶快速放入盖碗或茶壶中,尽可能地保持器具的温度,茶量一般为器具容量的二分之一;具体需要的茶叶量,还是需要按照具体的喝茶人数而定,投放茶叶的数量不宜过多,因为喝浓茶对身体是不好的。
5、用沸水高冲入泡茶器具中,水满至略溢出,刮去盖碗或茶壶表面的泡沫,在茶叶未张开时,迅速将茶水倒出;这一步是必须的,每一款茶叶都是要先洗茶再品饮的。因为茶叶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污染。
6、洗茶醒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泡茶,而不是让茶叶的味道随之而溜走,所以动作要快速。不要让茶叶在洗茶这个步骤中停留太久。
7、大红袍冲泡方法,大红袍冲泡的注意事项
8、大红袍需要用沸水冲泡,只有高温才能把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浸泡出来;如水温不够,可让冲泡时间更久一些。
9、冲泡大红袍的时候一般使用高冲水的方式,就是直接把滚烫的热水冲在茶叶上,让茶叶进行翻滚,这样的话茶叶的味道会释放得更为彻底。
10、第一泡的时间约为1--2分钟,也可根据茶叶的老嫩和茶量的多少来调节时间,以后每泡可延长5--10秒。
11、大红袍耐冲泡,可反复冲泡7--8次。
12、将泡好的茶汤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中。
13、大红袍冲泡方法,大红袍冲泡的注意事项
14、心情放平和,先嗅其香,再缓缓吸入茶汤,慢慢体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
六、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步骤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揭秘木炭黑乌龙茶:类型、工艺与独特魅力
2025-07-24 04:25:23乌龙茶茶艺展:泡茶技巧与文化内涵深度解析
2025-06-06 17:03:15乌龙茶防霉保存与处理技巧
2025-06-04 10:04:47优质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你知道吗?
2025-06-02 17:32:20一起来了解阿婆士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阿婆士茶是乌龙茶
2025-05-31 22: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