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做茶工艺「大红袍是什么茶中」

武夷山大红袍做茶工艺「大红袍是什么茶中」

作者:纽澜乌龙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23 02:57:51 / 阅读数量: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武夷山大红袍做茶工艺的问题,以及和大红袍是什么茶中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以次充好的大红袍有的是用什么来充当

1、以次充好手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武夷岩茶周边产区的水仙等品种冒充大红袍,比如建瓯水仙,另一种手法是用完全不同类的闽南茶作为原料仿制大红袍。

2、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专家黄亚辉说,大红袍大致可以分为4个级别。

3、武夷山正岩区的大红袍是第一级别,大红袍属于岩茶,正宗的生长区域是岩区;半岩区和外岩区的是第二等级;

4、第三等级的则是明显掺杂其他品种的茶而味道上又未能统一者,通常会加入水仙、肉桂茶和奇兰茶;最劣质的,则是根本无大红袍,纯粹拿别的来充当。而即使是正岩区的原料,到了不同的制作者手中,也会产生品种良莠不齐的大红袍。

5、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

二、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武夷山大红袍做茶工艺「大红袍是什么茶中」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武夷大红袍是什么茶

1、武夷大红袍是乌龙茶,武夷大红袍主产于福建武夷山,又名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茶品,其母树分布于九龙窠崖壁上。大红袍乌龙茶属性平和,具有显著的岩骨花香,醇厚甘爽,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或橙红色,且耐泡度较高。

2、对于大红袍来说,其入口更多的是甜美,你会感受到其茶汤的厚实,在这厚实中又包含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其余韵悠长,口感十分可口,给人温暖之感,其滋味醇厚,入口回甘,茶汤较为细腻,在香气上又分为花香,木香,果香三种,韵味十足,入口回甘持久,耐于冲泡,其味道香气浓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四、武夷山大红袍怎么来泡

要品尝到武夷山大红袍茶的魅力需要注意几件事情,第一要用紫砂壶才能使茶味更浓郁,第二要用上等的新鲜山泉水,所谓是好茶用好水,好的山泉水能让好茶更纯正,第三要用滚烫的开水冲泡。

五、大红袍的冲泡方法,武夷山大红袍冲泡水温是多少

1、大红袍的冲泡方法是先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第一泡水温应该在95℃左右,第一泡时间不宜过长,只需10秒钟左右,倒掉第一泡,这一泡主要是为了唤醒茶叶。

2、接下来的第二泡水温可以稍微降低一些,约为90℃,时间可以稍微延长一些,约为20秒钟左右,第三泡水温再降低一些,约为85℃,时间再延长一些,约为30秒钟左右。

3、每一泡的时间和水温可以根据个人口感进行调整。

4、武夷山大红袍冲泡水温一般在95℃左右,但也可以根据个人口感进行调整。

六、大红袍怎么蒸

1、大红袍适合煮着喝,可以先将8克左右的茶叶投入茶壶当中,再加入1000毫升的水,这个是煮大红袍的基本比例,大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稍作增减。如果茶汤过淡,可在煮大红袍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投茶量,如果茶汤过浓,也可以适当加一些水。

2、大红袍产自福建武夷山,是岩茶的代表,是我国的特征名茶。大红袍条索紧结,色泽绿褐色,茶汤橙黄明亮,可以看到红绿相间的叶片。

3、泡大红袍先要润茶,这个步骤不可以省略,其次,要注意投茶量,一般是按照1:22的比例来投茶。

七、大红袍茶是怎么炒制的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茶文化艺术之乡,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土壤和自然环境。武夷岩茶(大红袍)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分布在武夷山市10个乡镇,面积达10万亩,其传统制作技艺及习俗主要分布在星村、武夷、兴田、洋庄、吴屯等乡镇。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成于清初。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武夷岩茶(大红袍)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