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烘焙机怎么焙大红袍的问题,以及和大红袍有烘焙的味道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大红袍几月下新茶
1、1:大红袍茶,从4月中下旬到5月初开采,6月份初制,第一次焙火,7月后到中秋节焙二道火,一般在六七月份就能买到了。不同时间段上市的大红袍焙火程度不同,六七月份多属于轻火茶、中轻火茶,十二月份上市的火功更高,这样的大红袍茶滋味十分甘醇。
2、2:大红袍的制作时间轴从每年的四月开始,4月中下旬到5月初达到开面采的要求后,开始采摘,然后是摊晾、走水、做青(摇青、揉捻、炒青)。到了6月份进行初制,也就是第一次焙火。岩茶的焙火,讲究的是文火慢炖,以利于将茶叶的品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3、7月后到中秋节,大红袍茶会陆续焙到二道火,进一步地稳固茶叶品质。
4、所以大红袍茶一般在六七月份才能买到
二、大红袍是怎么采摘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大红袍有股焦味是真的吗
1、一是这跟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息息相关。“焙火”在武夷岩茶加工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致大部分人都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岩茶就是靠火焙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偏颇,这里不展开讨论。仅从岩茶的焙火来说,不仅需要先来趟“走水焙”,挑拣完成后,还需进行复焙,以固定品质特征。
2、这时候火候掌握不到位,焙火焙高了,就容易出现虚高火,把茶叶给焙焦了,出现了焦糊味。而与此相反,如果火候掌握到位,采用中高火焙,也容易形成富有特色的焦糖香,散发出高足火特有的这种火甜香。
3、二是加工过程中,除了焙火温度太高导致焙坏了的原因以外。还有一种可能,即来自杀青时,因为出锅速度太慢,导致把茶叶给炒焦了。
4、三是现在的大红袍鱼目混珠,市面上以拼配居多。有一些人把外山或者洲茶拿来冒充正岩地区茶,为了掩盖茶叶品质方面的缺陷,提高品质,往往都是尽量焙足火。这样,一不小心就焙过头了,也就容易产生焦味。
四、大红袍烘焙后可以热装箱吗
是的:吃火必须在足干时进行,防止叶色变黑,产生闷味。把茶焙黑了,就是还没有把茶叶焙干就进行吃火。吃火结束,要趁热装箱。如果是大批生产,毛火叶摊放1小时再行足火,采用自动烘干机温度80~90℃,摊叶厚度5~6厘米,烘至足干。
五、大红袍加工工艺简称
1、大红袍的第一道工序为萎凋。萎凋对于大红袍岩茶来说很关键,岩茶的岩骨花香是否浓重取决于萎凋效果。萎凋便是蒸发叶片水分,使其软化,为“走水和除涩”等做准备。该环节有两种方式,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前者也称为晒青。将茶青薄摊在水筛中,水晒置于院落中的阳光下,阳光温度低于34℃,制茶工还要控制晒青时间。晒青后,还要进行晾青。晾青需要在室内进行,萎凋后的叶片光泽较浅,此时进行晾青,主要将其放置于晾青架上。晾青需要反复进行,避免茶叶色泽还原,状态复苏。
2、第二道程序为做青。做青工序主要形成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该工序费时费力,要求也较高。在做青的过程中,大红袍这种岩茶会出现绿叶红镶边特征。
3、第三道工序为炒青。将茶叶置于高温环境中,使其内部的酶活性降低,进而使叶片丧失叶绿素,停止发酵,同时激发叶片香气。
4、第四道工序为揉捻。揉捻主要发生在揉茶台上,主要通过揉捻的方式将茶叶汁水挤出来,此时叶片松软成条,香气会变得浓烈起来。将叶片放入锅中炒,接着取出叶片继续揉捻,如此茶叶才能满足烘焙条件。
5、第五道工序为初焙。该环节会促使茶叶中的物质转化,茶叶内在物质转化越多,茶业品质越高。在烘焙时,烘焙师需要控制温度和速度。
6、第六道工序为扬簸。该过程主要为了去除茶叶堆中的碎片等杂质。
7、第七道工序为晾索。主要将茶叶晾起来,避免茶叶渥堆发热,否则大红袍茶叶色香味都会大打折扣。
8、第八道工序为复焙。主要弥补初焙时的不足,使茶叶品质均匀,同时避免茶香损失。
9、复焙之后的茶叶便是成品毛茶,此后再经过三道火,形成成品茶,最终将这些茶叶集中装到箱子里。
10、在茶叶制作中,制茶工还要及时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以便及时止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大红袍与永川秀芽:探寻茶叶的口感与健康益处
2025-07-25 00:25:08揭秘木炭黑乌龙茶:类型、工艺与独特魅力
2025-07-24 04:25:23大红袍冲泡技巧与男性性功能益处解析
2025-06-09 08:48:15乌龙茶茶艺展:泡茶技巧与文化内涵深度解析
2025-06-06 17:03:15乌龙茶防霉保存与处理技巧
2025-06-04 1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