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企业生产、加工、贸易、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标准,也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可缺少的共同基础。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应该对现有的茶叶标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制定的茶叶标准包括茶叶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与茶产业相关的茶机标准、茶园农药使用标准等等。
标准的定义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指的是统一的技术要求。
ISO的定义
ISO:由有关各方根据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起草、同意或基本同意的,以促进最佳公共利益为目的,并经标准化机构批准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共文件。
标准的定义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我国2002年发布的《标准化及相关活动通用词汇》中有所表述。
制定标准的意义
(一)建立企业的最佳秩序
(2)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
(三)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进步。
(4)保护企业自身和消费者的利用。
(5)评价茶叶质量的依据
标准的分类基础
(1)国家标准
代码名称:GB,GB/T.
(2)行业标准
代码:xx,xx/T(农业中的NY)
(3)地方标准
代码:DBxx/xxx-xxxx,DBxx/Txxx-xxxx(浙江DB33/T)。
(4)企业标准
代码:Q/xxx,xxx-xxxx。
企业标准代码/企业代码,流水号一年号。企业标准需经县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有效期为3年。
根据标准的性质:推荐性和强制性。
五大审查项目
茶叶评价有五个评价项目和八个评价因子。五大评价项目分别对茶叶的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进行评价,其中评价外观为干评,其余为湿评;
回顾方法步骤
方法:茶叶品评的操作流程:取样外观称量冲泡沥干茶汤品评汤色闻香气品滋味看叶底。
八个评估因素
8个评价因子分别对茶叶的嫩度、绳、色、细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评价,其中对茶叶嫩度、绳、色、细度、细度的评价为干,对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的评价为湿。
1.老而嫩的茶叶
(1)芽与嫩叶比例相近、芽壮、叶厚时嫩度较好。
(2)尖苗:指紧密卷成条状的芽叶的尖锐程度。结紧密,芽头完整而尖,外露,说明嫩度好,因为嫩度好,叶质软,芽叶在揉捻成型时更容易卷曲成条。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凸显温柔的蓓蕾。所谓芽,就是芽上的毛。最好有很多毛,又长又粗。一般来说,绿茶炒的时候,炒的过程中毛会脱落,导致芽少,而绿茶炒的时候芽多。
(3)光照粗糙:幼叶细胞组织柔软,果胶多,容易揉成条状,使条状光滑平整。但老叶较硬,绳不易揉搓,绳面凸凹不平,干茶形状粗糙。
2.绳子(卷成条状的刀片叫“绳子”。各种茶都有一定的形状规格。)
(1)条茶的绳比有弹性、直、壮、细、平、轻。如果茶条细而紧,以体积小为好;绳子又圆又直;芽肥叶厚的鲜叶,有效内含物含量高,制成的茶叶紧实。
(2)扁形茶有条绳比的规格,粗糙光滑。比如龙井茶,扁而直,形似碗钉。茶条平直,略粗、稍宽、稍长,棱角较多。
(3)球形茶比颗粒茶更有弹性、均匀、轻而重
(2)润萎:“润”是指茶叶表面光滑有光泽,说明鲜叶鲜嫩,加工及时合理,品质较好。如果是深色,则反映鲜叶陈旧或加工不当,茶叶品质较差。
(3)均匀性:茶叶颜色均匀会导致茶叶质量更好。如果颜色不一致,茶叶中有很多黄片、绿条、焦片,说明茶叶颜色杂乱,质量较低。
4.粉碎的精细程度
“整碎”是指外观的均匀程度,生茶要完整,精制茶要按适当比例勾兑。
茶叶中的内含物可分为两类,茶叶内含物和非茶叶内含物。
茶叶内含物如茶梗、茶籽、茶粉、毛衣等。非茶叶内含物是指竹屑、杂草、砂石等。
纯度越高,茶的品质越好。
看完茶叶的样子,就可以开汤了。仔细品尝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即茶叶的湿评。
酿造评估:
不同种类的茶在冲泡时有不同的茶水比。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的茶水比是1:50,比如茶叶3g,水150ml。绿茶和茶叶的比例是1:22。
另外,冲泡时间也不同。一般紧压茶的冲泡时间要长一些,6分钟,其他茶则是5分钟。
冲泡后,将茶叶分开,尽可能将茶叶沥干,因为最后一滴茶叶的浓度很高,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
5.汤色(汤色的评价主要从色泽、明度、浑浊度三个方面。溶解在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接触空气容易氧化,使汤颜色变深)
(1)颜色。是否是茶叶的正常颜色:如绿茶、绿汤、绿中带黄;红茶汤,红而明亮;茶是绿色的,橙色的,明亮的;茶淡黄色,清澈;茶黄汤;茶是黑色、橙色、黄色和浅色的。看茶汤是否有不良变色:比如绿茶干焦,汤变黄浑浊;红茶发酵过度,汤色变黑。看茶汤是否因陈化而变色:如绿茶的新茶汤呈绿色明亮,陈呈灰黄色或暗淡。
(2)亮度。明度越好,茶叶质量越好。如果绿茶看碗底或杯底,反光强说明亮度好;沿着碗的边缘可以看到红茶汤表面的金圈(叫金圆)。金色的圈圈又亮又厚,说明茶叶品质好。
(3)清晰度。指茶汤的清澈或浑浊程度。例如,变酸、变质、发霉、变味的茶叶等。茶汤浑浊不清。青炒叶、干焦或炒片,冲泡后进入茶汤产生沉淀,使茶汤浑浊。但要区分红茶汤“寒浑”的现象,寒浑的红茶是品质好的标志。
6.闻香(一般闻香可分为三步,分别为热闻、温闻、冷闻,在茶叶尚热、微温、倒出茶汤后微温时闻香。注意,茶评里的茶汤倒出后,茶杯的盖子一直是盖着的。闻香就是把盖子打开一点点闻。)
(1)热嗅。热闻主要是确定茶香类型的纯正差异。纯香是某一种茶叶的茶香。如绿茶、熟板栗等的香味。黄达的茶香脆;红茶和小红茶的松烟香味。气是指茶叶不纯或有异味。不同的气体主要有:焦烟、腐臭酸、陈腐霉、暴晒、闷水、绿草等。
(2)温嗅。确定香气的高低,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判断,即浓、鲜、清、纯、平、粗。
(3)冷嗅。评价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而持久的茶品质较好。
7.品尝味道(确定味道是否纯正。纯味可从其浓淡、力度、鲜度、鲜度、醇度、和谐度来区分,不纯味可从其苦、涩、粗、差来区分。)
“浓”是指茶汤富含水浸出物,有浓(粘)感。
“强”是指
8.评叶底(即评冲泡后留下的茶渣。评价叶底主要有三个指标,即嫩度、色泽和均匀度。叶底最能体现茶叶的品质。)
(1)压痛。叶子的嫩度可以从柔软度和弹性来区分:手指压叶底时嫩度好,但放开后不松动;硬而有弹性,一松手就弹起来,说明你老了。触须凸起的叶脉是老的,但叶脉不凸起光滑,触须细嫩。叶片锯齿状边缘明显老,反之则嫩,厚软叶肉嫩。叶片大小与老嫩无关,但叶片大小往往与茶树品种有关。
(2)色彩。比如绿茶的叶底,淡绿、黄绿、翠绿、鲜艳。深绿差;深绿色带绿叶或红叶带红茎的较差。茶叶的红色底部是明亮和红色的。深色深色的花不好。
(3)统一性。主要从老嫩、大小、粗细、颜色和整碎来看。以上所有因素都很接近,一致的对称性表明均匀性好,反之亦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